“疯狂”老酒人的江湖30年
上个世纪70年代的1200元,现在能值多少钱?
如果将这1200元存入银行,到今天连本带息能取出两千多块,可以买一辆电动自行车;如果拿去买黄金,今天能转化的收益为几百万;买可口可乐股票的话,大概值一千多万。
要是都拿去买茅台酒,今天可能瞬间坐拥几千万。
但在上个世纪,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老酒在未来会有这样的价值。
细算起来,老酒真正进入收藏行业,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
做老酒收藏的前10年都是孤独的
现代意义上的老酒,通常是指整瓶酒从灌装出厂日期起,已经投放市场并经过长时间(普遍认为10年以上)的存放,保存完好,其内在品质具有特殊的陈香、陈味等风味特征的酒。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些酒商开始收集小酒版,即酒厂为了专家品鉴、促销或者满足收藏需求,按比例将各种名酒缩小而成的“迷你”酒。因为广东商人与香港商人来往密切,这股酒版风潮也随之刮进了大陆。
不过,早先老酒收藏只在少数名优酒厂和科研单位之间呈自发性的存在,纯属科研行为。直到改革开放后,在商品消费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需求升级后,才有了老酒收藏这一说。
初代老酒人赵晨是江苏淮安人,因父亲爱酒,家中时常散乱堆放着各类白酒。
90年代末期,赵晨将这些留存下来的白酒分类装进酒柜时,发现茅台、五粮液、洋河等酒瓶身上都印有名酒二字,这一细节激发了他集齐名酒的心思。
收集17大名酒的过程尤为煎熬,这也差点让赵晨放弃对53优的找寻,毕竟一瓶酒找不到,就是彻夜难眠。
直到2002年,赵晨在广州一家老店内看到了20多种优质酒,瞬间傻掉的他意识到53优也必须纳入囊中。2004年,赵晨终于收齐17大名酒和53优,然后转身开始专注于收藏茅台酒。
在赵晨四处寻觅老名酒的时候,成都人焦健也正因为一套“美人”而念念不忘。
1999年的时候,焦健遇到了“十二金钗”,那是宜宾红楼梦酒厂生产的一套泥人张设计的十二金钗50ml装小酒套盒。
焦健至今记得套盒的标价是488元,因为他最终得到这套酒是在8年后,以2200元的代价。
在老酒收藏之初,大都是收藏酒瓶的,且多聚于山东,但从酒器具到老酒本身仍有一段距离。90年代末,由于互联网还未普及,进入老酒圈的基本都是孤身一人。
当时488元的价格让焦健有些犹豫,毕竟旁边摆着的玻璃瓶酒只要58元。这一犹豫,让他错过了第一次收“十二金钗”的机会。
再次有“十二金钗”消息的时候,是在2003年。
此时互联网已开始兴起,全国各地的老酒收藏爱好者通过论坛建立起了联系。在BBS、淘宝旺旺上,这群老酒人开始相互交流老酒经验,甚至交换老酒进行收藏。
一个湖北武汉的老酒收藏者告诉焦健,可以转让一套“十二金钗”,报价接近800元。比原先超出近一倍的价格,让手头不太宽裕的焦健再次犹豫了,就这样第二次擦肩而过。
直到2008年,通过朋友介绍,焦健在宜宾一户人家再度寻到“十二金钗”,最终花了2200元将酒带回家。揣着现金去宜宾的心情,焦健至今难忘,在讲述这段故事时,他甚至将时间精确到了分钟。
而这段长达8年的寻酒记,也坚定了焦健收藏老酒的人生方向。
在焦健寻找“十二金钗”的时候,江西人曾宇也开启了自己的老酒生涯。
从长沙理工大学路桥专业毕业的曾宇,热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他决定一边开设计公司,一边做文化研究,并将酒作为重点收藏,包括酒标、酒器和老酒等。
后来在很多场合,曾宇都表达过对老酒文化的理解:“老酒,留存着与历史有关的文化记忆。收藏老酒是一种责任,这无关其市场价值,也无关其未来走向。”
曾宇最初的老酒记忆,是家里留下来的80年代的四特酒。
在和朋友一起开瓶饮用的时候,曾宇尝到了老酒的别样风味,陈味好,香味愉悦。于是在喝完家中的四特老酒后,开始在市面上搜寻。
2000年左右,老酒收藏苗头已起,市面上的回收店里慢慢出现老酒的身影。曾宇工作之余喜欢走街串巷,看到回收店有老酒或者朋友们谁有,就会纳入囊中。
在曾宇的记忆中,做老酒收藏的前10年都是孤独的,全凭对老酒的情怀支撑。这一时期老酒收藏都是各自为阵,活在各自的城市圈中。
一边通过设计公司赚钱,一边将钱投到老酒收藏中,曾宇乐在其中。
就在三人因为各种机缘踏进老酒圈子时,老酒收藏也完成了从酒版、酒瓶到老酒的跨越。
但此时他们面对的,仍是一个几乎空白的老酒江湖。直到2004年,全国各地的老酒爱好者大多还是以交流的形式收藏老酒。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快老酒江湖就迎来了另外一番光景。
互联网下的第一波造富运动
2004年10月29日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东方福善夜——东方模特大赛颁奖晚会暨上海时装周”闭幕式上,一瓶“葵花牌”茅台酒以10万元拍卖成交。一时哗然。
在赵晨的回忆中,这一时期内,老酒特别是茅台渐渐出现在各种慈善拍卖中。
由于是慈善公益,当时的拍卖价格并不代表酒真实的价值,有点虚高,但老酒的金融价值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展现,老酒人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2005年,山东省泰安市茅台酒专卖店总经理张本雷创办了全国首个专业酒类收藏网站——华东烟酒网。而后,张本雷又连续创办了藏酒论坛和中国藏酒网。其中,在藏酒论坛中慢慢有了少量的老酒交易。
有了交易,江湖也就暗流涌动了。
如果说张本雷开了老酒交易先河,鲍志富便是将这一步走到了极致。
2005年9月初,宁波人鲍志富正式创办“烧酒网”。创办之初,烧酒网延续论坛风格,主要是作为行业技术交流的平台。2006年下半年,一批老酒收藏爱好者开始自发在烧酒网展示藏品,进而发展出带有中介性质的老酒交易。
在老酒圈里,普通认同烧酒网是老酒商机的开始。之后,淘酒网、老酒网等一批网站也陆续出现。
随着老酒交易的频繁,很快催生出一个新的圈层——专做老酒生意的从业大军。特别是在安徽阜阳,从本地人早期外出打工零星收老酒,转而形成了一个人数高达几万人的老酒交易“阜阳帮”。
李飞也是阜阳人。不同于三位老酒收藏家,李飞出生在一个世代与酒无关的书香门第。
2002年,从部队退伍的李飞无心学业,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卖部。后来的几年间,他去天桥下面摆过摊、当过保安、动物园门口卖过矿泉水……一直到2009年,雇主送给送水工李飞一瓶1989年产的五粮液,由此拉开李飞的老酒生涯。
“我拿着酒舍不得喝,转头去了烟酒回收店,店长说给我1000块。但我想着20年的酒这个价格太低了,就用卡片机拍了张照片,传到中国老酒网上。”
很快便有人用站内短信回复了李飞,出价1500元,并快速把钱打到了他的账户。当时的李飞很穷,连两块钱的银行通知短信也舍不得开通。当晚十点多钟在ATM机上查到款项时,李飞知道,机会来了。
第二天,李飞就骑着电动车去烟酒回收店收老酒,拍照后放在网上。
这个时候李飞每天拍10瓶酒,每瓶酒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30%卖出,一天能成交7瓶左右。就这样靠倒卖着老酒,李飞从一天赚不到150块的送水工,变成了一天赚几万块的送水工。
后来李飞开始大面积发展烟酒回收店,甚至全北京卖烟的店铺也帮着他收酒,半年时间内就有200家店的规模。送水工李飞摇身一变,成了老酒人李飞。
李飞的成功也并非全然是机缘巧合。在他的这段故事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网络。
我们在上文中提过,自从2006年烧酒网兴起后,老酒人逐渐打破了地域限制,并开始形成交易。但实际上,2006年真正进入烧酒网的网民不到一千人,一直到2010年,网民也不过十万人。
当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老酒圈实际上出现了四个圈层,一是像李飞这样因为有网络经验,通过论坛等中介发展起来的老酒“中间商”。
二是李飞口中烟酒回收店的老板,用最传统的方式支撑起老酒圈的一角。
三是焦健这样的老酒收藏家,他们一边通过网络进行老酒收藏,一边举办如巴蜀酒文化收藏研究会这类线下机构,形成交易。
四是钟情于老酒饮用的消费者。
于是,不管是为了利益、为了爱好,又或者仅仅是为了杯中所好,总之老酒收藏风越来越旺盛。
李飞在回忆这段故事时说,他最要感谢的是早期的那些网站和论坛,正是因为它们带动了行业,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圈子。
不过,随着歌德盈香等专业老酒拍卖平台的出现,这些网站和论坛很快落下帷幕,拍卖成为下一阶段的主题。
老酒拍卖,茅台酒“一战成名”
提到老酒拍卖,不能不说称雄于各大拍卖会场的茅台酒。
赵晨至今都记得那串数字:
自此以后,茅台变成了拍卖会场中的一颗新星。
2008年的一天,在乡下淘酒的赵晨听说有位老人家中有茅台老酒,一时间激动地迈不动腿。与老人取得联系后,他将酒的名称、特点、背后的典故一一道来,最终以8万元买下那瓶老酒。虽然当时酒已严重受潮,价值却依然与日俱增,至今已逾百万。
但是由于茅台酒购入价格基数高,并不是所有老酒爱好者都能承担起费用,因此,当时老酒圈出现了两批收藏者,一批专好茅台酒收藏,一批专好除茅台外其他酒收藏。
而今看来,其他酒的收藏行情也并不比茅台差。
赵晨在淘宝上截了一张图给我们,是洋河大曲老天蓝55度的酒,现在的单价在50元左右,但5年后这瓶酒可能会涨到100元以上。赵晨说,收藏这种酒的人,往往都是满火车皮的货量购买,存量可以装满整个仓库。
“在中国,毕竟能实现茅台自由的人是极少数,身价20亿以下的都算不上能实现茅台自由。所以喝不起茅台的人占大盘,更多的人还是会喝茅台以外的其他老酒,不要小看这块市场。”赵晨说。
自拍卖风起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意识到了老酒的价值所在,毕竟相较于其他收藏品,老酒还有饮用价值。于是在后来漫长十余年间,这个由老酒收藏家、老酒“中间商”和老酒消费者撑起的大三角愈发壮大了起来。
老酒的另一面,总有人清醒入局
在曾宇的老酒博物馆中,有一处特殊的位置,放着曾经收到的假酒。这背后要说的便是老酒圈的一个局——假酒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假酒便留存于市场中。与真老酒当年同时期生产上市的假酒,被称为老假酒。而生产于当下,模仿老酒风格、瓶型和标签的假酒,则被称为假老酒。
按照老酒人的说法,2006年以前,市面上流通的假酒都是老假酒,2006年后假老酒出现苗头,并在拍卖风起后盛行。
上文曾谈到,初代老酒人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几乎空白的老酒江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有对老酒的理解和认识,都是在这群人的经历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因此,初代老酒人都曾买到过老假酒。
那些被曾宇放进橱窗中的假酒,是为了新一辈老酒人能够通过实物辨别老酒真假,毕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很多假酒都能以假乱真。
赵晨则将老假酒写进了书中:1981年“塑盖飞天”贵州茅台酒的酒瓶、酒标、酒盖全为伪造,被称为“一眼假”;1982年“塑盖飞天”贵州茅台酒的封口膜是伪造重新包装,酒瓶底也有破绽;1983年“塑盖飞天”贵州茅台酒正标五星商标变形严重,背标印刷字体与真酒样式严重不符,瓶底图形可看出明显破绽……
赵晨将假酒的图案和判定的原因放在一块,按年份排列开来的假酒案例对于接触老酒的人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但在赵晨看来,存在即合理。假酒在他这里存在的价值是教育大众,在消费者那里或许就是有真正的市场需求。
而作为一个生意人,李飞对老酒可谓是深恶痛疾。
初进行业时,李飞对酒一无所知,虽然入行3个月就赚到了100万,但这其中要拿出70万去补贴买到的假酒。可见,当时假酒在市场中的占比率极高,李飞则是众多受害者之一。
“前几年很多进入老酒圈的人,因为不懂老酒知识,用真金白银买到了假酒,就想着卖出去换回自己的真金白银。但这样的人普遍是做不长久的,因为老酒交易要做长,就必须讲究信誉。”
李飞用近10年的时间创建了酒逢知己品牌,对他而言,卖假酒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需求和假酒带来的暴利,使假的老酒至今仍在江湖中流通。尽管针对这种现象已经有一些治理措施,但总有人清醒着入局。
到了近两年,老酒造假者甚至不再仅限于针对不懂酒的人造假,还针对懂酒的专家进行专业造假。
行业净化永远都是真命题。
李飞坦言,有效的行业法规对于真正要做老酒生意的人而言,才是能够维护利益的存在,让更多的人能在这个行业里合理地做生意。
尾声
当年和曾宇一起踏进老酒圈的人,有很多因为经济收入跟不上,被迫中途离场,所以在曾宇心中,他是一个幸运的老酒人。
这份幸运,也被他反馈给了整个老酒圈。
“任何行业都像是金字塔,最顶尖的人一定要从文化做付出,然后下面有大批以经济而存在的人,也有做假酒生存的人。”曾宇想做的,就是去传递老酒文化。
2012年,曾宇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陈年白酒收藏投资指南》。那个时候老酒书籍刚刚兴起,曾宇便为其添了一把火,到现在这本书也是老酒爱好者的心头好。
两年后,曾宇打造了一个名为曾品堂的私人博物馆。
为了养好博物馆,曾宇开始了老酒生意,做老酒的复刻版。复古60版老汾酒、复刻董酒、复刻沱牌大曲等,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我们的使命是去复兴中国传统酒文化,复兴老酒种、老品牌和名酒厂的一些老故事,我还要复兴酒文化和酒器具。”虽然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20多年,但曾宇的老酒梦好像又才刚刚开始。
焦健是担起了育人的责任。
从2010年起,焦健等人便针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经销商和酒业爱好者开设了培训班。10年时间,几百场培训,学员累计几万人,为老酒市场输出了更多的专业人士。
焦健也有遗憾,在他心中,中国的白酒还有很多可以去研究的东西,但只有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讲好一瓶老酒的故事。传递老酒文化的路还很长,而每一种文化都需要有人为它存在。
赵晨则更像个江湖人,“我收藏酒,研究酒,就是天上派我来的,干就是了!”
2008年的时候,老酒的价格还未成体系。老酒圈的人凑在一起想要制订一个新的体系,有人甚至想要出书,但哪怕是收了书的预付款,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江湖气十足的赵晨不信邪,于是在2009年出版了《茅台酒收藏》,至今已加印了十多次,成为茅台老酒收藏的重要参考文书。
而后,赵晨又陆续出版了《中国名酒拍卖年鉴》《五粮液收藏投资指南》《全球奢侈品拍卖年鉴》等书,为老酒圈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前两年,赵晨还想要将老酒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推动其真正走出国门。很遗憾,这个计划因为疫情被迫搁置,赵晨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启动计划,所以将自己慢慢沉淀下来,等待时机。
赵晨说,看到现在进入老酒市场的人,就像看到20年前的自己,一天淘不到酒就睡不着觉。他想起在某一个失眠的凌晨,骑着自行车在小巷中穿梭、找酒,最后空手而归,却也做了个好梦。
采访的最后,我问李飞,作为一个生意人,是怎么看待老酒交易的。
李飞答道,“即便是过去数十年,我也能记得我自己卖出去的每一瓶老酒。它不应该只是交易,每一瓶老酒都有自己独特的元素,它是一种情结。”
30年不长,江湖还远未老,仍然有人满腔热血。
参考文献:
《疯狂的老酒》张璞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